2)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廷官员,而且之前的业绩也曾上达天听。

  崇祯能记住的考生没几个,他绝对是其中之一,所以肯定会被问到。

  沉树人深呼吸了一口,侃侃而谈:

  “陛下,恰才诸位同年所言,令臣颇受启发。子曰:为政之先,必也正名乎。名正言顺,荣辱是非既分,君子才能了无牵挂地忠君爱国。

  但臣以为,此法只可防止君子被小人裹挟,却不能挽救小人、挽救蒙昧百姓、士卒。安天下需要天下人出力,只靠君子是不够的。

  当今之世,国难频仍,人心已略有涣散,需不拘一格聚拢人心,让天下人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才能事半功倍。”

  沉树人这番话一出口,皇帝和同年们都不是很满意。

  崇祯的第一反应,就是给沉树人打上了“这是一个道德底线灵活的人”的标签。

  怎么一开口,就像是劝皇帝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赦免那些小错小罪之人、尽量团结大多数?

  好在沉树人前半句还是肯定了“知耻”的价值,没直接反对,让崇祯多少耐住了性子。

  而旁边的同年们,则是觉得他自称“臣”颇为刺耳——准进士都还没被授官呢,哪能自称臣?人群当中,几乎就有人要跳出来斥责他君前失仪。

  好在有几个知道内幕的考生,窃窃私语传说,大伙才知道:这人是先做官后考试的,有资格称臣,议论才平息下去。

  御座上的崇祯,调整好情绪之后,才继续追问:“那依卿只见,当如何挽救天下那部分蒙昧之人的人心呢?”

  沉树人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语气:“臣不敢妄言,天下至难测者,人心也。要挽救人心,并无常法,需要审时度势、势异则事异。

  昔秦时天下汹汹,人心苦于严刑苛法,刘邦约法三章而得人心。

  汉时黄巾四起,皇甫嵩、卢植等辈奉诏讨贼,曰: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遂不依约法三章轻省之策,亦得灭贼。

  故宽严皆有可用之处,关键是选择策略之前,要认清所面对的敌人,是陈胜吴广之流,还是张角黄巢之辈。”

  崇祯耐着性子听到这儿,虽然还是碍于道德洁癖抹不下面子,但对沉树人的人品,倒是多赞同了一两分。

  他也看出来了,沉树人不是单纯地道德灵活,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实困难,至少态度是忠君爱国的。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追问:“那你觉得,操贼李闯张逆,是陈胜吴广、还是张角黄巢?”

  他口中的“操贼”是罗汝才。罗汝才自比曹操,以至于当时的朝廷公文提到他都会写匪号而非真名。

  崇祯把罗汝才摆在前面,是因为崇祯十三年时,这三家巨寇看起来地位实力是差不多的,罗汝才并不比另两家弱。

  后世人习惯只强调李自成张献忠的强大,无非是事后诸葛亮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