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3章 章_穿越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穿越初唐!

  石河子因一段山路难行,距县城也稍远,消息得到的就滞后些。不过,这天晌午,村里还是迎来了一阵马蹄声。不少离村口近的村民都在田地里张望,看到张家四郎确实在地里忙活,终于确定村里又来了外人。

  但等到来人出现,大家伙儿才发现,来人也不能算是“外人”,人家是田里正的侄子,在县衙当差的小捕快。

  田捕快在马背上与老远打招呼的乡民简单回了礼,便直奔里正家而去。

  今年还不见大的天灾,估计会是个风调雨顺的年景,各户又得按律交租,输庸。输庸,就是向朝廷上交绢绫、麻布。像石河子这种主种麻的地方,每丁要交布两丈四尺,麻三斤。田老爷子年纪挺大,但还没到耳顺之年,这样一算,全家就得上缴七丈二尺的麻布,和九斤的麻线。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得费时好久不说,家里还有点桑树林,还要忙着照顾收拾春蚕,以及一堆的琐屑家务。里正娘子虽不用下田种地,却是比好些做田里活的农妇还要劳累、操心。

  “伯娘!珠娘!”

  田捕快来时,里正娘子与女儿就坐在院子里纺麻线。

  “呀,大郎来了,跑了一路渴了吧,快进来喝口水。”

  “不啦,俺还是先见大伯,大伯可是去田里了?”

  “衙门有事?”

  不过是顺口一问,里正娘子没有等着田捕快回答,直接指指东北方向,说道,

  “在村东头的地里呢,有啥要事回来谈,伯娘这就去做晌饭。”

  再说苟超这头儿,待围观了一会儿招雇短工、佃户的事宜,心中多少有了一些成算,就送二蛋去学上了。

  因梭子有一阵子没回过家,苟超就让他带了一些蔬菜回去探亲,傍晚再到蒙学陪二蛋,自己则亲自送二蛋去校舍。

  县里的蒙学条件比当初想象的好很多,之前在李夫子家就学,被其简陋的办学条件刺激到,对蒙学根本就没报太大期待,寻思着只要是在能遮风避雨的房子里就成。(←李夫子夏季就在一茅草亭子办学,天冷时才领几个学生进到自家的泥坯房里。)

  一进蒙学大门,就是一个宽敞的大院。院子里种了几丛芭蕉、文竹装点,剩下的地面都铺着青石板。正对着的一排木石结构大瓦房,一溜七间,正中大堂摆着孔子像,桌案上放着供果;左右各三间,两旁的大间是学生的课堂,中部的小隔间是夫子课间准备、歇息的地方。

  这时候不想后世,一个班里不少学生;学里实行的是小班授课,每间房定例是十二个学生,也就是说,正常来讲,全校也就招四十八人。

  不过,去岁永宁县整体升了一级,全校就可以招满六十人。

  像二蛋这种,属于特例,是在招生之外的关系户,也就是现在社会的旁听生。若是他日后表现良好,学习都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