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 在斯万家那边(8)_追忆似水年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参加维尔迪兰家的小核心、小集团、小宗派,只要满足一个条件,但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要默认它的信条,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承认当年得到维尔迪兰夫人宠爱的那位青年钢琴家既压倒普朗岱,也压倒鲁宾斯坦①(维尔迪兰夫人说:瓦格纳的曲子,再也不可能有人弹得象他那样好了!),还要承认戈达尔大夫的医道比博丹②还要高明。随便哪个新会员,要是维尔迪兰夫妇不能说服他承认别人家的人晚会全都跟连-阴-天那样无聊乏味的话,那就马上要给轰将出去。在这一方面,妇女要比男人难以驯服,她们不愿抛弃从事社交活动的好奇心,不愿放弃亲自到别的沙龙去体会体会是否比这里更有意思的意愿,而维尔迪兰夫妇感到这种探索精神,这种轻佻的邪魔可能传染开来,对这个小教会的正统教义会带来致命的打击,于是不得不把女性*信徒一个一个赶了出去。

  ①普朗岱(1839-1934),法国钢琴家;鲁宾斯坦(1829-1894),俄国钢琴家、作曲家。②博丹(1825-1901),法国名医。

  除了大夫的年轻太太外,那年的女性*信徒几乎就只剩下(尽管维尔迪兰夫人本人是个有德行的人,出自一个极其富有然而门第十分低微的正统的资产阶级家庭,但她也慢慢地跟这个家庭中断了一切联系)一个半上流社会中的人,叫做德·克雷西夫人,维尔迪兰夫人按她的小名管她叫奥黛特,说她是个爱神;另外还有一个是钢琴家的姑妈,仿佛原先是个看门的门房;她们对上流社会一无所知,头脑简单,很容易就相信萨冈亲王夫人和盖尔芒特公爵夫人只能花钱去雇穷人到她们家饭桌上去充数这种说法,也很容易就相信如果有人邀请她们到这两位贵妇人家去作客的话,这位当年的门房和这位轻佻的女人是会嗤之以鼻的。

  维尔迪兰夫妇从不请旁人吃饭,他们饭桌上的客人是固定的。晚会也没有一定的节目单。年轻的钢琴家只有在来劲儿的时候才演奏,本来嘛,谁也不能勉强谁,维尔迪兰先生不是常说吗:在座的都是朋友,友情第一嘛!如果钢琴家想演奏《女武神》中奔马那一段或者《特里斯坦》①的序曲,维尔迪兰夫人就会反对,倒不是这音乐不中她的意,恰恰相反,那是因为它在她身上产生的效果太强烈了。您非要我得偏头痛不可吗?您早就知道,每次他弹这个,我就得偏头痛。我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明天当我要起床的时候,得了,晚安吧,谁也不来了!他要是不弹琴,大家就聊天。朋友当中有那么一位,通常是他们那时宠爱的那位画家,如同维尔迪兰先生所说:撒出一句扯淡的话,招得大家纵声大笑。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