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6章 欲买桂花同载酒136_GB不女扮男装不舒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三六

  三年的时间其实并不长。

  对于唐今而言,不过就像乘坐着木船,顺着湍急的河水一路而下,转眸之间,眼前的风景就已不同。

  顺应四年,三月初一,天地一片春光明媚之际,商国撕毁和约,与夏国宣战。

  与之前的小打小闹不同,这一次压向夏国边境的,是整整八十万大军。

  商国将士们毫不掩饰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将舆图上那个碍眼的“夏”字,彻底抹去。

  大战持续了整整两年,也仅仅持续了两年。

  顺应六年六月,商国的战旗插入了夏国的王都,九州大陆的地图之上,再也找不见那个“夏”字。

  顺应六年十二月,扫平了夏国全境后,统军之将薛忱率军归朝。

  前线是一片腥风血雨,京城之中亦是一股风雨欲来的压抑之势。

  一月前,礼部开始筹备天子登基仪式。

  可是,谁要登基?

  还能有谁?

  京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那高挂着“唐府”匾额的地方。

  专政七年,只手遮天七年,将那幼帝当作什么好用的令牌一般用了七年,即便是薛忱都只能与之保持着微妙平衡的——摄政王唐今。

  但是。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登基?

  为什么,在薛忱就要回京的时候登基?

  若唐今在前两年,趁着薛忱远在前线的时候登基他们都还能理解,但在这个时候——

  薛忱如今已是二品上将军,此次回京,便是官至顶点,只能封王封爵。

  在百万大军的支持之下,他甚至可以直接杀了摄政王黄袍加身。

  不。

  应该说,不论是谁站到薛忱那个位置,此时此刻,都会选择杀了唐今,“请”幼帝退位让贤,自己登基。

  所以,唐今选在这个时候登基,是想死?

  还是觉得反正已经争不过薛忱了,不如在这最后的时日里坐上那把龙椅,享受几日“皇帝”的名头?

  又或者……

  或者。

  唯有那最后一个或者,令所有人都如坠冰窟,遍体生寒。

  他们不愿信,他们不敢信,可心底又有一道声音隐隐约约地告诉他们,那就是唯一的答案。

  顺应六年十二月初十,天大寒。

  大军凯旋,礼部尚书代天子携文武大臣于城外迎接,礼乐结束之际,一道诏令,数千禁军,召文武百官往金殿听封。

  摄政王在金殿等他们。

  这毫无疑问会是一场鸿门宴。

  但看着那毫不犹豫便接过诏令率领数千将士入城的薛忱,还有周围虎视眈眈盯着他们的禁军,一众大臣还是抬脚跟了上去。

  京都城城门打开,没有阻拦薛忱带兵入城。

  看到这一幕,一众大臣的心思各异。

  无令带兵入国都,是为谋反。

  薛忱打算反了吗?

  这并不是什么让人意外的事情,但让人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唐今到底打算做什么?为什么要让所有人都前往金殿,放任薛忱带兵入城?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