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三章 宁远无战事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议结束。

  皇帝一走,众大臣还没等出奉天殿,就已谈论开。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勋,都想知道皇帝辽东这一仗怎么打,所谓的口袋阵布在哪,如何布,还有用多少的人马,以及谁来主持……全都是疑问。

  “英国公,几位阁老,马部堂,陛下请你们几位到乾清宫。”

  萧敬过来传话。

  张懋跨步便走,不做迟疑。

  内阁三人,以及马文升同时将目光落在张周身上。

  谢迁问道:“这位张贡士也要同去吗?”

  “不必。”萧敬笑着回一句。

  说是张周不去乾清宫,但似乎张周也不急着出宫,大概只是不跟这几人一起去面圣。

  要面圣,也是单独面。

  ……

  ……

  乾清宫内。

  皇帝坐在案桌之后,面前只有张懋、刘健、李东阳、谢迁和马文升五人,身旁也只是立着戴义。

  眼前有点像是之前商议偏头关一战时的场面。

  马文升请示道:“陛下,不知辽东应当如何备战?以何人为都御史,又以何人为总兵官,协同各方作战?”

  朱祐樘道:“朕不打算派都御史去,就以目前西北各处的防备,做一些妥善的安排便可。”

  马文升闻言眉头紧锁。

  看起来,皇帝还没太把朵颜三卫放在眼里。

  刘健道:“若只是从京师发旨意到辽东,前线来不及筹备,或会使政令不得通达,应有前线统筹之职负责一切。”

  “嗯。”朱祐樘点头,“朕准备以安边伯为辽东总兵官,协同各处守备指挥使等,完成此战。朝廷派户部郎中王琼为监粮官,以偏关镇守张永监军,于十日内抵达宁远。并着令都指挥钱英、守备内官任良配合,调动兵马协同备战。”

  皇帝顺口就把所有的安排当着几人的面说出来。

  这也让刘健他们明白,皇帝这不是在跟他们商议,只是跟他们通知一声。

  至于是谁给皇帝的这些建议,他们很难搞清楚。

  李东阳进言道:“陛下,安边伯年轻气盛,从未有过实际带兵经验,何以要让他为总兵官?若此战非战不可,也当以都指挥钱英为总兵官。”

  大明的总兵是战时临时所设,照理说宁远的总兵,就该是负责守备宁远的都指挥使。

  朱祐樘道:“那还不如以总兵官李杲、右佥都御史张玉来领兵!”

  李杲和张玉虽然现在仍在西北,但他们军旅生涯岌岌可危,就在于无论是皇帝,还是朝中大臣,都开始相信他们在之前义州一战中有虚报战功的情况。

  这事可不小。

  但要说皇帝要追究虚报战功,却放过了任良。

  只能说任良人家是关系户,在朝中关系很硬,遇到这种事非但没倒台,还能继续协同朱凤用兵……

  李东阳在几人中,以谋略擅长,或许用兵打仗不是他的强项,但这次涉及到朝廷用人,他建议让宁远都指挥使钱英为总兵官,根本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