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三章 平虏伯、新建伯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佑樘也上来脾气,“光以过去数十年来,西北用兵的先例,他们凭什么不能得爵?就因为王守仁是一个翰林侍讲的儿子,朕就要错过一个能臣了吗?”

  “秉宽有识人之明,他所推举之人,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哪怕这些人坏了官场原本的秩序,但也全都用在备战,用在九边防备之事上,既未影响到朝中官吏的升迁,也没影响到大明朝堂的秩序,何以就要让朕退让?此事不可!”

  萧敬也没想到,皇帝会对王华推辞王守仁功劳的事,如此着恼。

  他也知道先前的话可能是说错了,这次打死他都不再提个人意见。

  他似乎也看出来,皇帝现在有了张周,已不再是曾经对文臣百般倚重的君王,甚至有点跟张周一样,把文臣当成治国阻力的意思。

  这其实也是在提醒他萧敬,以后站队要更明确一些,可不能总想着去帮那些朝中儒官了。

  ……

  ……

  司礼监先是以皇帝的名义,驳回了王华给儿子推辞功劳的上奏。

  随即第二天朝议时,朱佑樘就把要给王守仁和马仪赐爵的事,当众宣布。

  “……此战以秉宽为首功,但用兵者,王守仁和马仪皆都为国而战,英勇无畏且能做到临危不乱,长驱直入于草原,大功之后全身而退,扬大明国威,援引过往边事用兵之顾,以其二人为平虏伯和新建伯,朕也认为是分属应当。”

  “至于他二人以后,也必当是留在西北效命于军前,轻易不可调离职守,诸位卿家可有异议?”

  皇帝先肯定二人执行张周的战术,是有功之臣。

  再表明别想把王守仁和马仪等有功之人调出西北,无论如何他们都要配合张周继续用兵。

  这像是在堵文官的嘴,毕竟昨天王华都主动提出要把儿子调回京城叙用了,皇帝自然也知道这其实就是传统文官给张周挖坑的方式。

  此言一出,刘健和李东阳不由对视一眼。

  皇帝针对的意思也太过于明显,这就让他们感觉到,现在可能是在某些事上,触怒了这位曾经以仁义而着称的天子。

  左都御史闵珪道“陛下,若以一战之功,要升赏诸多爵位,只怕会令西北军爵泛滥。今年后,因军功而升赏之人众多。”

  朱佑樘道“闵卿家是何意?当初太宗皇帝靖难之后,一次升赏多人,都也是以军功而定,你是认为朕滥赐滥赏吗?”

  闵圭急忙解释道“臣并非此意。”

  “朕看你就是此意。”朱佑樘针锋相对,大概他也知道,如果不拿出点气势来,文官那边还是会对此事喋喋不休,如果把事情的影响力从朝堂扩展到民间士子的议论就不好了。

  所以一定要把讨论扼杀在朝堂范围之内。

  要让天下士子心悦诚服,首先就要先让朝堂这些人别瞎逼逼。

  “与先前朕没有直接对秉宽赏赐爵位一样,对于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