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八章 不合理中的合理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佑樘听到退兵的建议,脸色不冷不淡,幽幽一叹道:“此番出征可谓是大张旗鼓,若只是以目前的结果来结束战事,是否太过于劳师动众?”

  意思是,不撤。

  刘健道:“我朝出兵人马分散于各处,各路人马协应不够,以至于几路人马之间不能呼应和调集,若遇鞑靼集合兵马一一分袭,或会陷入孤立难援,此时撤兵也是为对各处最好的交代了。”

  言外之意,陛下,咱还是见好就收吧。

  看看那个保国公,分要分兵五路,就算火炮和火铳再厉害,鞑靼人集合个几万人马袭击一路,指望保国公那几路人马能互相增援?

  别到时来个全军覆没。

  现在杀了四个人头,已经算是有成果,也不至于说是毫无寸功,奖赏几个人就撤回来,皆大欢喜。

  朱佑樘面色不悦,却没反驳,看了看一旁的李荣。

  李荣知道皇帝这会是要拿自己当枪使,他走出来笑道:“刘阁老,以目前所得的战况来看,鞑靼各处都无调动的迹象,这会便退兵,只怕会影响了三军将士的士气吧?”

  说到这里,李荣看了看皇帝,神色似还无宽解,他又增加了一句,“况且大同镇还有新建伯坐镇,鞑靼人要是敢倾巢而出,只怕他们还是要掂量掂量后果的。”

  刘健看老成持重的李荣都出来帮皇帝圆场,他很识趣退回到臣班。

  大概是在说,我的意见就这样,管你听不听呢。

  以后出了事,可别说我没提醒过。

  朱佑樘道:“退兵之事,朕再酌情思量,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证各路人马的粮草增援,互相协应很重要。朕在想,若是鞑靼人不跟保国公在河套正面迎战,会不会从旁处来袭扰边关呢?”

  到这会,皇帝已经忍不住把跟张周所商议的说出来。

  但他也只是提出一种猜想,而且这种猜想算是合理的。

  李东阳走出来道:“回陛下,边关各处也应当加强戒备,若鞑靼要袭扰我边陲之地,必定有所征兆,当以夜不收深入草原探查情报,以提前获取鞑靼人动向,做到有所防备。”

  朱佑樘道:“新建伯出兵草原腹地时,鞑靼也有人在探查,但既是突袭,必定会做藏掖,彼此对斥候有所防备。这样吧,传令九边各处,最近加强戒备,直到保国公出征结束。”

  这话之“深奥”,连李东阳都没听懂。

  ……

  ……

  等朝议结束之后。

  内阁三人回到了内阁值房,谢迁先开口问道:“还记得陛下那句吗?让九边各处加强戒备,用意何在?”

  李东阳道:“各处抽调兵马出征河套,其余之地加强戒备,有何不妥吗?”

  谢迁笑道:“宾之,这事呢,要讲求一个画蛇添足,陛下远了不谈加强戒备,近了却突然提这么一句,且还是宽泛的各处都加强戒备,到底戒备应该在何处,才算是戒备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