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百二十四 捡漏_全球收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组印章上手看看?

  “可以的!”

  许四海首先就把这枚印章拿起来细细品鉴,印章上有很厚的包浆,大小约拇指大小,在翻过来看印章上的字,经过仔细鉴别为篆书“丛云”二字。

  “丛云?”许四海记得自己在那本书里看到过这个名字,但一时间还想不起来。

  他不动声色的把印章放回远处,再轮流把其他三枚芙蓉石牛角冻,白玉的印章逐一观看,可惜剩下三枚印章都是普品。

  再看其他展品,倒是也有几件像样的官窑,出乎许四海的意料展品中还有一副郑板桥的竹石,而且还是真迹!

  晚上返回酒店,许四海躺在床上一直在脑子里回忆,这个丛云印章怎么这么熟悉,在那本书上看到的,自己怎么就想不起来了?

  “哎,老咯;脑子开始不够用了!”

  几天后许四海带着拍品返回京城,他第一件事就是钻进满是书架大书房,开始翻阅各种他能想到的书。

  最后还是在他自己抄录的徐邦达的《名画过眼录》上看到又“丛云”印章的记载,而且笔记上写的和现在许四海手头的实物说的完全一致!

  这方印章,不宝玺乃盖章狂人乾隆的印!

  书中说皇宫博物院藏冯承素临摹的《兰亭序》的乾隆提拔边,就有着一方印章。

  在大英博物馆藏《女史箴图》乾隆提拔后,也有这一枚印章。

  还有就是已经转移到湾湾去的,明代沈周的《肥猫图》上,也有这枚印章。

  “竟然又捡了个大漏!”这点就连许四海自己也没想到!

  转天许四海把这方玉玺带着,还电话了皇宫博物院的老朋友张富宽,请他到万宝斋来一趟。

  这是又有好东西了,张富宽颠颠的来潘家园找许四海。

  “老四,又有啥好画?”

  “这回不是咯,是一枚印章,确切的说是盖章狂人乾隆的一方玉玺。”

  “哦?”张富宽惊喜不已,“赶紧的让咱也瞧瞧。”

  随即一方只有母指大小的缠丝玛瑙印章,被放在八仙桌的毡毯上。

  印章不在大小,而在于使用人是谁。普通老百姓的私章就是做的再大也没用,谁会瞧上一眼?

  而名人,大名人用过的印章就不一样了,印章会随着主人的身份高低而珍贵。

  张富宽毕竟是皇宫博物院的专家,他可不会轻易相信许四海说的,他需要印证!

  所谓印证就是按照许四海所说,去仓库把博物院藏冯承素临摹的《兰亭序》卷轴找出来看看。这还不算,还要把许四海手头的印章印几个,带回去和原件互相对照。

  只有印证过对了,这枚印章才可以说是真的,也就可以承认许四海是捡了大漏!

  皇宫博物院,张富贵刚刚踏进书画组就嚷嚷:“兄弟们,来活了!”

  随即他就把许四海这方“丛云”印的盖章拿出来,先让大家把组里徐邦达的《名画过眼录》拿出来,找丛云印的相关条目。

  很快书画组就按照张富宽转述的冯承素临摹的《兰亭序》,这一条目上找到有关这方印章的记录。

  这还不算,张富宽还请动博物馆的领导,去库房把冯承素临摹的《兰亭序》的卷轴拿出来,再把许四海处的盖章拿出来,两下里互相对照。

  又是量尺寸;又是图案;还要对照雕刻的刀法,边框的尺寸等等。等到所有能想到的对照都过关,张富宽这才给许四海打电话,“恭喜你,又捡漏了。”

  一万八在西湖市西冷拍马行买下的一组四枚印章,居然还有乾隆爷的玉玺,这份运气也是没谁了。

  消息在圈内传开,西湖市的西冷拍卖行鉴定师恨的捶胸顿足,他深恨自己怎么不多翻阅下书籍,白白漏了一块宝。

  各方收藏家则是范蜂拥而来,大家都想看看许四海捡漏的乾隆玉玺!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