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兵贵神速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前作为商人的柴荣,最喜欢的是以时间换金钱;现在作为皇帝的柴荣,最喜欢的是以时间换空间,他想用十年的时间,打下一个大大的华夏。

  这其实也是一个商人的心态,不过是从商业帝国转换成了土地和人口。

  为何叫“土皇帝”?没有国土你是谁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柴荣不是那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

  后周显德元年(954),南唐已经控制了江淮流域最富庶的三十五个州,成为南方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版图最大,国力也最强,南唐中主李璟最大的爱好不是开疆拓土,而是填词作曲、风花雪月,且看他填写的《浣溪沙》: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

  盘踞中原的后周皇帝柴荣跟他正好相反,俺书读的少,您别忽悠我,他最不喜欢的是写写画画,他喜欢炫耀肌肉,耀武扬威。

  柴荣一生最可圈可点的战绩就是:征唐。

  柴荣的目的不是灭亡南唐,他一时半会儿也吃不下这么大的一块肉肉,他要一点一点的挑着吃、涮着吃、慢慢吃。

  他要将南唐打服、打垮、打瘫,顺便再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

  他要杀鸡骇猴,震慑他国,为北伐契丹扫除后患。

  可见,李璟真正的“恨”与“愁”,应该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而是大周铁骑卷起的烟尘。

  显德二年(955)十一月,周世宗柴荣发布讨伐南唐诏书。书曰:

  淮地蠢材,竟敢抗拒大邦,盗据一方,越位称帝。晋、汉时代,国家不安宁,而你们招纳叛亡,共助凶逆。李金全占据安崇,李守贞反叛河中时,你们大起军队,前往支援。压迫侵夺闽越、涂炭湘、潭,至于与契丹来往,仗势侵犯徐部,沭阳之战,曲直可知。勾结契丹,进入中原成为边患,结连并垒,实在是我们的世仇。罪恶难以指出,人神共愤。

  雪中送炭人间少,锦上添花世上多。

  正当南唐中主李璟手握《伐唐诏》,一筹莫展之际,他后方的吴越王钱俶得到消息,派遣元帅府判官陈彦禧快马加鞭前往后周,献上贡品,臣服后周。柴荣让陈彦禧带诏书给吴越王钱俶,让他率军协助后周军作战,先在南唐的后方点上一把火。

  此时淮河水势很浅,趁着南唐防备空虚,柴荣先派了小股先头部队渡过淮河,搭建正阳浮桥。

  《资治通鉴》载:“淮水西岸谓之西正阳,属颍州颍上县界,东岸谓之东正阳,属寿州下蔡县界。”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十二月十七,柴荣派遣李穀为淮南前军行营都部署(南征军主帅),兼任庐州、寿州知州,忠武节度使王彦超担任其副将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