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一十七章 千帆竞渡_儒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劣势当中了。苏林倒是不将这点优势放在心上,此时,他双目凝视着底下的陆清然,观察着他身边的气势思想变化。想要看看,画家之道突破大儒,又会有什么样的异象呢?

  “百道丹青凝练,突破便在此刻!”

  心无旁骛的陆清然,盘膝坐着,智海当中轰隆隆直响,一百座丹青山峰屹立在智海当中。顶天立地,思想潮水犹如沸腾起来一般,剧烈地涌动起来,无数电闪雷鸣。展露出苏林的那一首《题西林壁》,同时也将画家之道彻底地展现了出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林的这一首《题西林壁》,乃是宋代大才子苏东坡苏轼的传世之作。是用非常简单凝练地词句,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这样的思想,恰好正是吻合了陆清然所修的画家之道。画家的笔下,要将眼前所见的景象,绘制出来。如何选景,如何融入情感和思想呢?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每一处的景色也都蕴意着不同的思想。

  而真正的画家之道,首先要自己融入到景色当中,成为当局者,流连忘返,方能够竭尽心力地领略景色的思想和美景。但是,真正要表达出来的时候,却不能沉迷于其中。

  陆清然之所以能够达到翰林大学士的文位高度,便是他已经达到了这种融情于景的境界。他能够在景色当中,迷失自己,然后信马由缰地将画作很自然地挥洒出来。

  但是,要想真正的成就画家之器,取得大儒文位,就必须要再从画中跳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画作和思想,才能够真正地领略和贯通这种思想情感。

  所以陆清然在画出巅峰的《庐山云峰》之后,明明知道画中融合了自己的何种思想,却无法总结归纳出来。便在乎于他没有跳出画作,沉湎于画的境界当中难以自拔。

  而现在,苏林以《题西林壁》诗画合一,彻底地将他点拨,领悟了这一层思想和含义,便没有丝毫地障碍,召回百座丹青山峰,便直达大儒文位。

  “气势……气势变了……内敛……陆老的大儒文位,成了!”

  州牧庞世华就站在陆清然的身边,自然第一个感受到了他身上的气势变化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