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38章:经济增长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福建人太多,不会闽语的话,很难听懂邻居的话。

  去南地的话,首选落脚点就是气候最为宜人的澳洲东海岸,然后是四季分明的南澳。

  东印度群岛的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反而去的人很少,因为全年湿热,就跟蒸桑拿差不多。

  包括两淮的农户,几乎都愿意去北地。就算冷一些,也不用担心染上热带病。

  即便到了十七世纪晚期,热带病如痢疾、疟疾、霍乱、黄热病、登革热,那就是能让人闻风丧胆的病症。

  这也是昊菁皇帝拒绝派兵进攻印度的主要原因,再强大的王师,也扛不住一杯接一杯的恒河水……

  十九世纪初,霍乱大流行的发源地就是恒河三角洲!

  直接导致吃到印度的大英帝国都城遭到霍乱的横扫,连卫生条件较好的富人区的平均寿命也只有四十五岁!

  然后霍乱一鼓作气,横扫整个欧洲,甚至抵达美国东海岸。

  三哥有恒河水护体,大明王师没这个特长,只能退避三舍。

  昊菁皇帝也不打算把从印度刮地皮得来的钱,最后都用在防疫上面。

  之所以此前只是派了少量王师去东印度群岛作战,就是害怕热带病传染全军。

  士兵大规模生病就等于成建制的丧失战斗力,甚至于朝廷需要拨发巨额抚恤金。

  对于东印度群岛,昊菁皇帝允许不直接消化,近期仅仅开发矿场与沿海地区。

  主要是从当地收获煤炭、石油、森林、渔业、香料这五样资源,余下都当作恩赐,送给土著们享用好了。

  去东印度群岛定居或经商的,可以享受税费前五年全免,后五年减半的待遇。

  这个标准还是比北地十年全免、十年两成要差,因为东印度群岛便于海运,北地则不然。

  没有足够好的优惠条件,农户也不愿意去一年有五个月是冬天的北地定居。

  这种很是糟糕的气候,长江以南的百姓有很多都难以坚持,两淮的人倒是还能适应。

  前年淮河发了一次洪水,导致北直隶中北部全都被淹了。

  让还有恋家情怀的农户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土地,转而去了北地。

  北地虽然气候不佳,但少发洪水,少收些庄稼总比都被大水给冲走了要好得多。

  那些个胆子大的,敢先走出去,闯天下的家伙,等到迎来了自己的老乡,也就被官员自动提拔为村长了。

  这就算是他们率先响应朝廷号召的好处,往后先听朝廷命令之人,仍旧能得到极大的好处。

  那些个没娶到大洋马的单身汉变成村长之后,便有机会对后到这里的村花下手了……

  这时候,家里有个女娃,特别是长得还算俊秀的女娃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昊菁皇帝一直强调男女平等,很多人都不理解。

  直到到了北地之后,这才发现,的确是这样。

  生男娃有好处,生女娃也有好处。

  家里有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