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8章: 无一幸免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失为一种转进之策,固守江南,以两淮为屏障,亦如南宋,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可退至临安即杭洲之后,其政权仍旧维持了一百余年之久。

  如今北方之敌仅有东虏,其实力远逊南宋时期的金国、檬古、西夏这三大宿敌所形成的危险,故迁都楠京不啻为一种以退为进的休养生息之道。

  本朝开朝便由太祖高皇帝定都楠京,只是在靖难之后,才由成祖皇帝迁都京城,再次南迁,并不算是违背祖训,倒是符合太祖高皇帝之意。

  迁都楠京优点颇多,一来可以极大的减轻漕运压力,天子带着后邸及数万随行人员转进南方,漕运便不需要再向京城输送大批粮食,可以直接减少运输时的耗损。

  二来楠京与东虏相距数千里之遥,即便东虏再次入关,也无法对都城形成任何威胁,朝廷便可以更加从容地组织防御,避免大规模的损兵折将。

  三来,天子坐镇楠京,也可以更为有效地控制江南一带的税赋,特别是针对那些长年累月偷逃税款的商贾,在雷霆打击之下,必能使岁入节节攀升。

  这三大利好都是京城所不具备的,但凡有些头脑的考生都会想到,只要写出来,就能得到一多半的分数。

  吴甡也由此联想到太子会以此题来试探朝臣们对迁都的看法,若是大家并无激烈反对,太子或许真的会将都城南迁,以暂避东虏之兵锋。

  对于迁都之事,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辩驳都有相应的道理,他要三思之后,再行疏言,以免落人口实。

  本次殿试一供七题,一至四题每题十分,五至七题每题二十分,满分一百分,吴甡不知道何人可得八十分以上。

  若能得到九十分,定是才高八斗之人,必将得到太子重用。

  尤其是第六题,那可真是极其耗费脑力,绝非凡夫俗子可以填上!

  吴甡写完之后呆坐半晌,都觉得对自己在第六题上的答案不甚满意,还在思量更好的内容,不知道太子的标准答案如何,自己又能否暗附从龙之道。

  最后一题看似最为简单,实际上就是一个圈套,旁人蒙在鼓里,吴甡看是看得更深更为通透,太子可不会无缘无故出这种题目,哪怕只是为了给考生送分。

  等诸多考生解释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后,太子可能会发问,可否如解释这般做官,考生当然会满口答应。

  若是今后某天因为中饱私囊而东窗事发,都察院拿着这张考卷对照其所贪墨之物,就会宣判某位前考生的磔刑,所犯欺君之罪。

  这考卷都是白纸黑字还要签名按手印,和当初太子收拾勋贵们的办法别无二致,吴甡虽然只是听薛国观转述,但大体也能猜到当时的情形。

  可能也不用劳烦远在京城的都察院,真出了事,拥有先斩后奏之权的陕茜巡抚左懋第就可以直接动手了,事后写明来龙去脉上奏太子就行了。

  等吴甡很自觉的答完考卷,某太子这边也处理地差不多了。

  为了帮助左懋第尽快实现镇抚陕茜的初衷,幺鸡决定拨付给他不少于两百名官员。

  殿试解决一半,另外一半则由各衙门来抽调,平均下来,每个衙门也就十几个人而已。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