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1章:扩建码头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祯还是打算听听高弘图的建议。

  “臣以为江南水网遍布,与北方地理特征截然不同。若要有所发展,则须以航运为先。殿下若能当真采购大量江南所产之货品,往来船只必然众多,此码头非建不可。”

  高弘图感觉皇帝有点不愿意掏钱的意思,但明摆着群臣都是看好这个规划的。

  为了不得罪皇帝,高弘图只能先抛砖引玉,丢出个较为合理的原因。

  然后再借用太子爷来当挡箭牌了,太子爷如何行事,谁管得了?

  连他亲爹都对其无可奈何……

  “嗯!次辅所言不虚!”

  崇祯也觉得倒是这么回事,不过二十万两银子不是小数,而且凭自己的了解,只怕真大张旗鼓地开建,具体数额只恐还要上涨。

  “陛下,臣以为江南一带以漕运为主,海运为辅。淮安、扬州、镇江、长洲(苏州)皆因在漕运沿线,受益匪浅。而南都虽位于江边,却非濒临,与运河尚有一段距离。若欲发展南都,则必要倚仗航运,港口码头规模不大,则必将制肘发展。”

  工部尚书张慎言指着地图上的几个主要城市,解释了一番。

  南都虽未大明都城,由于并未建在运河边上,所以其实沾不到漕运多少光。

  以前浙江产的茶叶、长洲造的真丝、两淮的盐,基本都可以直接装船,运往北都,没南都甚子事情。

  南都能维持在百万人口的规模,一来是得益于开朝建都于此,二来是因为成祖将都城北迁之后,南都作为大明陪都,还留了一套班子做备份。

  没了这些衙门以及在衙门里当差的官吏,外加大量兵马,南都这地方的发展真不如扬州、长洲、钱塘(杭州)三地,只能算是江南一带的二流城市而已。

  张慎言没明说,但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群臣都清楚。

  论物产,南都远不如其他几座大城,就是靠都城的名头在强撑而已。

  非要说特产,南都最出名的就是烤鸭了……

  比起丝绸、茶叶,甚至瓷器,真是有些相形见愧!

  没特产,还扩建码头干嘛?

  因为某太子已经给某父皇出了个主意,南都想要发展,自然不能走苏、扬、杭的路子。

  发展重工业没那个基础,最多指望沾点马鞍山的光。

  唯一可行的路子就是利用城内工匠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轻工业。

  譬如这电话线,只要有工匠会拉铜丝,再结合某太子所提供的制作方法,加上一些配料,便可造出电话线。

  以此类推,再造点没多大技术含量的人力车等机械,自然也是可以的,只要有图纸,工匠们很快就能仿制出来。

  小巧的机械玩具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某孝子自己不提此事,等某父皇收拾完贼子们,也会自己开始琢磨的。

  之后就是文化产业,利用南都是都城,士子、富绅都多的特点,开办报纸、杂志等刊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