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章 狗子的逆袭_大汉从吹牛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现这座新犁的确要比旧犁好用的多,而且还省力。

  连续三天三夜的高强度测试,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于是,陈集等人打道回府,郡府派人带着新犁与狗子一同踏上了西进国都之路。

  ……

  王宫内。

  王不饿现在也是有些头疼。

  对于农具类的东西的确好辨别,好不好用,拉出去试一试就知道了,效果立刻可以看到。

  但是其他方面的一些东西,就没那么容易看到效果了。

  听着二位丞相的汇报,王不饿也是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某县上报,治下某乡某村某人进献提高产量之策。

  听着是挺高大上的,一看内容。

  得嘞……

  将粪便倒入缸中,盖上盖子,用时加水,如此,产量方可比周边高约一成。

  这个办法王不饿当然知道,粪便的发酵过程嘛。

  但仔细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时代的用法跟后世农村不一样。

  发酵的办法并不完善,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家有各家的方法。

  但是在用的时候,没有发现有加水稀释的。

  这就比较难受了,不加水,便只能少撒,避免同一区域内密度过大而导致烧死庄稼。

  所以,施肥这种技术活,一般都是有些年纪的耕种老手干的,新手上去咔咔咔的一通猛干,粪便也浪费了,地也种死了。

  “令其归乡休整,开春前返回洛阳准备官田测试,测试期间,年奉五十石。”王不饿直接开口道。

  他当然知道这个办法是可以的。

  但执政不能靠我感觉,更不能靠你感觉。

  关乎国家农业发展大计,必须要经过确切的试验,要让大多数人看到成果之后才能确定。

  虽然很无奈,但是这个过程还是必须要有的。

  不然现在倒是图了个快,可等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这种风气也形成了,那国家是要乱套的。

  自己的谨慎,妥协,其实也是为了给后代子孙建立一个祖制的规矩。

  “王上,新犁有结果了……”殿外再次传来喜讯。

  两天前王不饿便见到了新犁,但同样的,还是让人拿去城外测试。

  “如何?”没等王不饿问话,张良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效率比先前提高了差不多三四成,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一头牛就能拉动了……”

  “当真???”张良大感震惊。

  他总觉得有些不太真实。

  一头牛不是拉不动一座直犁,只是持久力是个大问题,耕不了几亩地就彻底拉不动了。

  所以现在的耕地,正值壮年的牛,是两头一起拉一座犁,其他牛则是三头拉一台。

  这突然之间不仅效率提高了这么多,连耕牛的数量也减少了,这又意味着什么?

  “千真万确,不少人都看着呢,一头牛一日能耕十亩地呢,若是两头壮年牛,一日可耕十八九亩。”

  乍一听很吓人,但换算一下,十八亩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六亩罢了,这还是双牛,若是单牛,换算过来也就不到三亩地多一些。

  “纯牛?”王不饿问道。

  “纯牛!”

  听到这个答案,王不饿终于是笑了,事情可以一步步的来,但是这件事情,绝对能让来年汉国的粮食产量暴增。

  现在牛的数量不多,也不可能什么活都让牛干,有些村子也就一两头牛。

  为了提高耕牛的利用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耕种更多的耕地。

  一头牛身边配着几个女人孩童或者壮年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此可以让牛省一些力气,也能加快一些速度。

  而牛只负责翻地,后面的平地就是纯人工操作了。

  所以,在这种模式下,一头正值壮年的牛,配上两名壮汉,一天差不多能翻十亩地。

  而在新犁的加持下,基本可以确定,一头牛一日十五亩不是什么问题。

  “赏!封……”大感欣喜的王不饿突然愣住了,因为对犁做出改装的狗子没有姓,为了激励更多的百姓,灵机一动,道:“封狗子大夫,食邑百亩,赐姓王,封工匠汤步大夫,食邑百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