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4章 见杨先生_京华子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起当年事:“开始只是我们家出了事,方尚书、令尊等都上书帮着陈情,但不多时日,紫云事发,他们亦被下了北司狱,很快……北衙军中人与三司行事不同,以致他们身后事都无法料理。皇帝宛若疯狂,京中人心惶惶,我只得出了京,走走停停,四处乱撞。有一年走到汧阳,见到街头孩童打架,只觉其中一个有些面熟,拉开后,一眼看见你撕裂的衣口中露出的护身玉。”

  谢庸小时候打架打得实在不少,并不记得这是哪一场。

  “我找人打听,甚至还去你家门首看过,令堂却并非故人。后来,日子不很多,令堂便出了事……至于你如何到得汧阳,我却是不知道了。”

  谢庸看着杨延,想站起来对他行礼,但一揖未免太轻了。杨先生虽不说,但想也知道,他留在汧阳,去县学教书,有很大缘故是为了自己。谢庸原先只知道杨先生待自己格外好,却不知道他这般深情厚义。

  谢庸微舔嘴唇,沉默片刻道:“救出我,并带我到汧阳的或许是先父军中人,也或许是家中侍从义仆,我后来还能想起他的黑衣服还有他身上的汗味儿。不知道他出了什么事,或许是本就受了伤,到汧阳便不支了,先母捡到了我。”

  杨延点头,过了一会儿道:“你是少子,大将军尤其爱怜,时常将你带在身边。许是见你乖巧可爱,家叔几次逗你,说家中若有女,便抢了你做女婿。家婶有孕后,家叔还说过这话呢。”

  ……

  虽是在半路遇上,谢庸、周祈到底还是去了一趟汧阳,谢庸要去祭扫,周祈要去见一见阿嫂和侄子侄女——杨延在汧阳成了家,有一子一女。

  傍晚,谢庸带周祈去自家旧宅。

  那宅子已经残破得不像样了,屋顶墙壁坍塌,只后山墙还有一段立着,院子里都是枯黄的荒草,这夕阳西下的时候,看着说不出的荒凉。

  两人站了一会子,周祈拍拍谢庸的胳膊,谢庸对她微微一笑。

  不远处传来孩童的尖叫:“你捡的两文钱是我的!”

  “上面有你名儿吗就说是你的?”

  “就是我的!”

  “不是!”

  “是!”

  “不是!”

  “是!”

  两个孩子扭在一起。

  谢庸抿一下嘴,正要走过去分开他们,一户人家的门打开,传来女子吼骂声:“五郎!又打架!滚回来吃饭!”

  其中一个孩子悻悻地松开另一个的衣服,抹一下鼻涕,走回家去。

  “再让我看见你打架,看我不揪掉你耳朵!快去吃,今日做得菜饼……”

  看着这对母子,谢庸又扭头看向自家院子。

  “若我在,就可以帮你打架了。省得你每次都挨揍。”周祈有些遗憾地道。

  谢庸看她一眼,轻声道:“没床榻高的小崽儿。”用的是汧阳口音。

  作者有话要说:1原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顾贞观《金缕曲》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