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5章 跨界打击(求订!)_首富从黑科技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城科技新区,生命科学和医学实验室正在整备一条新的生产线。

  该生产线原本是消化菌的备用生产线,现在被征集用于建设电离菌的生产。

  关于电离菌的测试还有最后两项。

  一个繁殖率和生存率,这个涉及到电离菌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关系到未来产品的应用。

  要是一块标准大小的电离菌微生物电池的造价太高,技术就算是再先进也不会有人用。

  以手机电池为例,更换一块锂电最多不过一两百块,大部分消费者都能够承担得起。

  如果一块生物电池制造成本远远高于锂电池,那么推广起来难度也大。无法应用科技对周潇而言就无法增加垄断值,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个测试是成功率。

  目前实验室对电池的测试只是单独测试一两个电池,没有涉及到更广泛的面。

  实验室需要生产大量生产生物电池,长时间对其进行运行测试,才能够获得生物电池运行情况的具体数据,也就是所谓良品率。

  不过实验室的测试并不妨碍学术论文的发表。

  《生医技术》的特刊发表了。

  燕京,夏科院物理研究所。

  所长邹文天和昨天一样上班。

  物理研究所最近在承担一个新能源项目——锂硫电池。

  在新能源行业,夏国在全球也属于较为领先的地位,这是夏国科技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原因有二。

  一个是夏国依旧是传统能源资源较为贫瘠的国家。

  我们虽然是产油大国,但是也是消耗大国,夏国出产的石油远远不能够满足工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大量的石油依靠从海外进口。

  进口石油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容易受到海外局势的影响。

  很多时候,夏国的企业在一个产油大国投资了几十亿采油炼油,结果对方一阵战乱,企业血本无归。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以传统能源为基础的工业行业,夏国的科技较西方有所落后,必须要用新能源弯道超车。

  例如夏国在传统汽车行业落后欧米发达国家,被西方国家割了几十年的韭菜。

  要想超越西方的汽车业,传统的正步走肯没有办法赶上别人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汽车工业,只有弯道超车,走新能源。

  新能源产业不是某个汽车公司的产业,也不是某个电池公司的产业,而是夏国许多企业、科研所集体的产业。

  夏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的锂硫电池就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的理想选择之一。

  项目是有了研究方向也有了,但是研发起来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当前制约锂硫电池实用化的关键技术瓶颈是,如何在高活性物质负载条件下(10mg/cm2),实现低电解液用量、高电极密度及低非活性物质含量。

  这个瓶颈可不是那么好突破。

  邹文天看着研究人员提交的依旧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