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杰屋妙语会元初(第十七节)_拉马克游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会惊觉这会是多么低调的富家小姐了。

  当然这样的原创设计到实现成衣即便以尹家的财力也不可能是三天内搞出来的,显然尹熙颐早就摸透了众人的心思,早有准备。

  安恨晶还紧紧抱着她的猫头鹰布偶枭丽,十分喜爱的模样。虽然仍旧一言不发面无表情,但不经意间偶尔流露出的一丝笑容透露出她的改变。有时候拯救一个灵魂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便宜到只需要一个免费的布偶赠品。

  新燕广场就是霍鑫䪨他家新燕大厦脚底下的那个广场。出于种种赘叙无趣的政治原因,这里现在是新首都城的文化商业中心。新燕都百废待兴,不缺土地,但在市中心要个能容纳百万人集会的场地也不可能找到第二块地方了。

  换句话说,新燕广场就是大庸朝廷的门面。故而元初节这样举国欢庆的大日子,其面向民间的官方会场自然会选在了这里。

  会场是字面意义上的人山人海。大庸原本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为大灾变的缘故而大量减少的首都人口在全国各地专程赶来参加元初节集会的大潮中被完全掩盖。

  广场上有规律地散布着大量的小吃摊位,文斗擂,各色特征的服装铺子,以及各种销售节日礼品的临时店面。

  小吃摊位上的绮丽卷似乎家家都有卖,而密密麻麻的服装铺子更是别的国家罕见的独特文化。这些铺子有的按服装朝代分类,有点分性别年纪,另一些则是某些服装厂商和设计师按照某种特定的理念做出来的系列服装。

  十几银元就可以买到一身临时的长袍大褂,且各种朝代风俗以及现代的仿古设计一应俱全。因此除了少数各色的年轻人穿着休闲装,绝大多数人即便没有事先准备也乐意逛逛服装摊位,挑件合心意的让自己融进节日的气氛。

  最后再说这文斗擂,它可谓是元初节的又一主要特色了。

  大庸的开国皇帝是个在当时被尊为圣人的大德行者,开国所必须的武力也完全依仗交好的超人之力,故而几百年来朝廷上重文轻武的取向颇为严重。长期积累之下,文化与艺术的底蕴了取得了相当伟大的成就。

  这种风尚在相当于国庆的元初节传统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恰逢曲芸她们经过一家敲着花鼓唱评书的戏台,上面的老汉扯着嗓子唱道:

  “相传那庸太祖,谋划了明末的革新呀,在自家宅子,是广交天下英那个豪哇。当朝那权势官宦,恐其势大。预备充足,方谋以忠义廉耻,辩驳其大义啊……”

  老汉口音京腔十足,一个字的尾音恨不得卷着舌头拐出十八个弯来。他明显不是专门的曲艺表演艺术家,而只是见台技痒的评书爱好者。唱得那叫一个荒腔走板,连台旁坐着的拉胡琴那位都完全跟不上拍子。

  “有道是前朝势末,天下乱象诸多。官宦所图甚大,预以智礼屈服那万众寄托的领头。便是不得啊,胜其才学大义亦可折其锐气。收了那天下民心,保一时安泰啊……”

  曲芸仔细去听,才意识到那拉胡琴的不是跟不上拍子,而是自己也是个二把刀。两人半斤八两,瞎唱胡拉之间倒也相得益彰。四周围了不少并不会因为音高不准节奏不稳而心烦意乱的听众,大家也都是摇头晃脑自得其乐。

  她无法理解他们欣赏艺术的品味,却隐约能感知到那种与艺术本身截然不同,融入人群中的热闹带来的欢愉。

  这种思考对孑然于世的曲芸来讲相当困难,但她相信庸太祖是明白的。所以他才能得万民敬仰,而自己,永远只有身边的这两三只。

  “太祖于自宅庸阁礼迎群臣,摆下最初的文斗擂,舌战了三天,又三夜啊……留得个绝唱七十二首。一擂终了,上自那当朝宰相,下至满堂的翰林,尽皆是折服。便如此,方才有日后,他兵不血刃,改朝换代……”

  作为从小在大庸土生土长的子民,这些故事曲芸当然是知道的。就连两个异世界来的萝莉在学习表世界常识的过程中也对这段历史有所耳闻,甚至还听过评书大师正经录制的这一段。

  所以大家都跟着曲芸,快步离开了这噪音污染的区间,只留着台上老汉他们在那里自娱自乐。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