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章 送行(四)_朱明画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前露面,却听话中似有隐情,她脚步顿了顿,朱棣已驻足问道:“怎么回事?”

  竹影一喜,却不敢再开口,张月茹遂道:“四年前,臣妾二哥在军中磨砺,第一次随北平军春出冬归入漠北,不幸遇上蒙古人,年仅十六岁就没了,父亲惊闻噩耗,不出半年也撒手人寰……后来王爷命人送回二哥的尸,母亲总算是无憾而终……臣妾听叔父感叹要打仗了,可从古至今,战场必有伤亡,臣妾受过痛失至亲的苦,才想祈求……”

  话未尽,断续哽咽的话语,已渐消在几不可闻的抽咽声中。

  张月茹声音哀婉,说得催人泪下。再见她一个韶龄弱女,跪倒在茫茫雪地上,强抑心中的悲恸,压制话中的哭音,诉说着过往种种。此情此景,强烈对比的一幕。只令人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仪华望着雪地上,始终未抬起头,不愿将哭泣的一面露出的张月茹,恍惚像看见了自己一般。

  她不禁反思,难道真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思量未解,仪华亦未深想,只将目光移到了朱棣身上。

  朱棣凝立不语,居高临下的看着张月茹,目光专注;又仿佛没有看她,而是透过张月茹看向不知名的远方。

  沉默了许久之后,朱棣淡淡说道:“你起来吧。”说着扫了一眼张月茹纤细单薄的身子,想了想又叫了一声陈德海。

  陈德海躬着身点了点头,侧首瞥了一眼假山,忙上前扶起张月茹,一脸的笑意道:“雪地上甚冷,茹次妃当心冻坏了身子。”

  张月茹顺势而起,点头谢过陈德海,移眸凝向朱棣。

  那眸中的泪盈于睫,似落未落,只赞好一副佳人含泪欲语图!

  然,美人图是不过是一张死物。眼前的佳人却是真真实实。

  只见张月茹一双泪光盈盈的水眸,凝望着朱棣,顾眸间透着仰慕崇敬,又似有无尽的怅惘,终是黯然垂眸,款款徐行半步,福身道:“谢王爷体恤。”

  仪华胸口一紧,女子为情所困,何尝不是这般模样?

  轻缓的吁了口气,仪华扭头望向朱棣。

  朱棣毫无所觉,抬手让了免礼。吩咐陈德海一句“她们灯熄了,你送她们回去”的话,回头看向仪华道:“走吧。”说时转身。

  张月茹陡然一惊,难掩诧异的往假山处看去。

  见到张月茹脸上掠过的慌张,仪华忽觉烦闷,不想走出去,甚至隐隐后悔方才为何不现身。但一切为时晚矣,她缓缓走出假山,看着张月茹脸上瞬间惨白,娇色尽褪,渐有灰败不安之色。

  “臣妾,参见王妃。”须臾,张月茹恢复如常,忙屈膝行礼,态度一如既往的恭敬,只是髻间唯一一只步摇,白玉珠串的流苏上过于频繁的抖动,流露出她此刻的心绪紊乱不安。

  仪华颔首一笑,撂下只言片语的含蓄,便随朱棣离开。

  回宫的路上,只剩她与朱棣,依然沉默不语,她心下却有几分豫色。

  方才她一时意动,止步不出,便是对张月茹的防范。而张月茹在她出现的那一刻,脸上那一刹的惨白,证明了她并未想错。可她私下里还是希望张月茹不同,毕竟这一个月来,张月茹不为府里的风言风语,仍然泰然处之。单这一份气度,就让人欣赏,可惜……

  至于朱棣,若当时她没同性,送张月茹回去的人,可会也多一个他?

  胡思乱想间,已回到了她的殿中。

  “时辰不早了,你早些睡。”朱棣的声音突然响起。唤回了她的神思。

  仪华敛回心绪,诧异抬眸道:“王爷,您还要走?”

  (高中时看了tvb的金枝欲孽,对里面你对黎姿对月蒙上这一幕实在是记忆犹深,这么多年了,俺都还记得呀,O(∩_∩)O哈哈~衍生成了张氏对月拜上,一个中秋一个元宵,都是节。其实更喜欢里面的如妃。)(下一章3k,这两章字数少了些,下一章送行就完了,张月茹这个片段没写对头,昨天乍突然响起了金枝欲孽呢)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