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章 寿宴(中)_朱明画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眸光。仪华深吸了一口气,神色平静的透过水晶珠帘,望着殿阶下满席的宾客,面对右边阶台上一排珠帘后如针如刺如芒的锋利目光,亦直视他直逼人心的慑人深眸。

  她道:“众所周知,辛弃疾乃一位南宋爱国诗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的猛将。他生平热衷于北伐抗击外族,只可惜时不予他,错生在积贫积弱的南宋朝廷。但他力争于北伐,抗击侵略外族的保国为家之举,一身顶天立地的阳刚之气,我以为与王爷相似,当时便多留意了他的生平。”

  仪华话中不乏恭维之词,语气却平平如直序,与朱棣大获全胜后满朝震惊之下的溢美词句相较,只是稀疏平常,让人全无逢迎拍马之感。

  众人闻言,有心赞仪华不谄媚者,有好奇《青玉案》解释者,有借她话奉承朱棣者。

  一时间,满殿气氛节节攀高,溢美之词处处可闻。

  仪华含笑等众人话告一段,她方又道:“留意后,偶读得此词,就有了以灯作寿礼的想法。词中上阕所述元宵灯火繁华、游者如织的盛况,臣妾认为此好比我大明国运昌隆、人才兴旺之兆。词下阕是写元宵灯夜中一位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美人,臣妾斗胆将词中美人比作王爷于此次北伐的大明将士,在北征途中不畏征途上个中艰险,只为保卫大明、守卫边关!”

  她一面娓娓而道,一面注意众人反应,见无人对她的一番解说感到牵强,仪华紧攥纨扇的素手松了松,重新轻摇扇柄,话中多了一分坦然笃定道:“如上愚见下,也就借花献佛,选了这首词作为寿礼,一祝我大明繁荣昌盛,一敬北征将士保家卫国,一贺王爷首战旗开得胜。”顿了顿,她移眸,只望着朱棣道:“这就是臣妾送此礼的原由,望王爷能体会臣妾一番心思!”

  她的一番心思,一番用意,他可是明白?

  仪华垂眸,放下手中纨扇,抬头执起玉杯,定定地望着一帘之隔的朱棣。

  一年多前,元宵灯夜,他们如一对普通的夫妇,带着稚儿出行夜游,猜灯谜赢灯盏,他可还记得?

  茫茫人海中,他们搜寻着彼此的身影,在相见那一刹的喜悦激动,他可曾有过?

  这首《青玉案》,是她那时的心声,他可是知道?

  蓦然回首,他是她在灯火阑处遇见的人,而她可是他寻寻觅觅后,回首相见的人?

  这一切的一切,她难以知道,只愿他能明白,词中那个不与众女子一起在热闹的街上观看灯火,只一人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是她的心声:不愿沦为府中众妃妾中的一人,宁愿一个人留在那逼仄一隅,也要紧守她心下最深的底限!

  所以,她能做得,能付出的,皆是有限,除非……

  “臣妾恭祝王爷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久久凝视中,仪华缓缓而道。

  朱棣回举酒杯,脸上是淡淡的微笑,但细看之下,却喜怒难辨。他道:“王妃心意,本王心领。同祝愿王妃年年岁岁如今朝。”说毕,他仰头一饮而尽。

  她言他语,好似相敬如宾,却让仪华一扫这旬日以来不外显而出的沉郁。虽不知他是否懂她今日之举,可是她却知道每当他心情愉悦又不愿外露时,他右手食指总会不经意的弹动数下,一如此刻。

  如此,朱棣必是知道她送灯,源于去年的元宵灯夜,并为此而心情愉悦。

  念及此,仪华朱唇不经意一抿,一抹笑意浮现脸颊,她随即亦仰头饮酒。

  美酒入喉,酒香果真甘醇。

  (下一章4k,寿宴上中无什么内容,大多会集中在下)

  (^_^,忽然发现朱明二百章了)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