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离开_绝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时都做什么?”

  “平时没什么事情啊。”徐青城掏了掏耳朵“也就是打打猎,读读书,平时晒晒太阳。”

  “不从事具体劳动么?”鞠子洲问道。

  “什么具体劳动?”

  “种地、砍柴、晒盐、酿酱。”鞠子洲随便说了几样。

  徐青城摇了摇头“这些事情,事有专司之人,我为何要做?我读书是为天下之大,非是为糊一人之口。”

  鞠子洲点了点头“我打算吃饱了就启程,你要不要吃点?”

  徐青城看了一眼鞠子洲吃的面条。

  棕白色,水煮之后有些亮晶晶的光泽……好像也没什么油水,太素了吧?

  “尝尝也好。”徐青城说道。

  午饭之后,两个人牵了两匹高头大马,拿了验、传、令、信等物件,启程向巴郡。

  巴郡,与蜀郡相连,一般并成为“巴蜀”。

  此处对于秦人而言,原是不毛之地,所辖之民,也多是未伏王化的蛮人。

  因着受到朝廷管制不多,所以郡民普遍少有文化积累,性情较之秦人,更加淳朴——而淳朴的另一面,叫做愚昧。

  愚昧与迷信是一体两面。

  他们这些文化积累越少的人,往往越是信奉一些乱七八糟的神灵,虔诚到可以为之献出生命。

  这种风气之下,人是最容易悍勇起来的。

  因为他们头上有“神”,所以根本就不怕死,遇事的准则多数时候也并不是什么法律情理,而是拳头、和一些部族里野蛮的规矩。

  此一次的叛乱,说是叛乱,其实不如说是,一些原本就不服管教的垫江巴人,杀掉了欺负自己的秦国官吏,逃回深山部族里面去了。

  这种叛乱,在以往,是时常发生的。

  秦国立国数百年,吏治一直都不好,巴地的官吏,也好不到哪里去。

  吃拿卡要基本操作、欺上瞒下家常便饭、也就是平时,巴人们念着在山外种地有一份收成,可以购置盐巴、醋、布等基本的生活用品,才宁愿受着秦国上下官吏的欺负种个地。

  若是秦国官吏的欺侮达到一定程度、或者粮食歉收,巴人们立刻便会翻脸,不再接受盘剥,逃回深山。

  今年是大旱,巴人们见着粮食不会有收成了,而秦国的大小官吏们该吃该要的,并不会因为天时不好而减少。

  于是巴人们便不受这种委屈,转而杀官跑路。

  这些,便是当地的大致情况。

  当然,这也只是鞠子洲根据秦国给予的一些信息自己推测的东西,他不敢说这肯定是准确的。

  将这些讲与徐青城听,徐青城也只是问了几句问题,便不再关注。

  ——很少有人会关注巴人们反叛的理由。

  他们关注的,更多的还是反叛本身。

  “秦王肯定是要严办的!”徐青城不无恶意地说着“叛乱在一国之君的面前,是最大的罪,无论他们有什么理由,他们都不应该选择反叛!”

  “因为反叛本身,就是对于秦法、对于秦国的最大侮辱和伤害!”

  徐青城慢慢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们已经远离了咸阳。

  这是他们离开咸阳的第九天,荒郊,但并非野岭。

  农田阡陌相连,远处能看得到一座小村。

  到了饭点,村里稀稀落落的两三柱炊烟升起,徐青城精神一振。

  。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