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九章 等他们内乱_我真不是个海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体会。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大军南下攻晋,双方于淝水之战展开对峙。

  苻坚清楚自己的军队因过于庞大无法进行消耗战,因此在决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只能将计就计答应谢玄的决战要求。

  但当他打算让士兵有序退却时,残酷的现实却生生的泼了他一盆冷水。

  拼凑出来的大军,根本无法完成各个单位间的有效协调。

  后退指令下达后,军队在后撤时发生了混乱,阵型被严重破坏。

  更为可悲的是,由于信息传递的缓慢,加上军队铺开后的空间广阔,后排的士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导致东晋降将朱序到处散布谣言,称秦军被打败了。

  不明所以的士兵们,只得各顾各的逃命,最终演变成全军溃败。

  古往今来,人多势众纵然有理,但合理的组织才是更为必要的关键。

  人越多,就带来越多的弱点和越大的压力。

  如果一味的迷信数量优势,将会让军队反而变得不堪一击。

  一支军队参加战斗,本身就需要一群数量不少于军队人数的后勤队伍,为冲锋陷阵的将士打理粮秣补给。

  善战的将军,也会在战斗前尽可能的考虑后勤问题,并将手下的福祉视为取胜的重要条件。

  当然,在古代战争记载中,往往存在很多今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大军数量。

  一群血肉之躯,居然在没有良好交通条件、通讯手段和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轻而易举的拉起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大军。

  这一现象本身就值得看客们,多加思索。

  其中缘由,不乏对手为彰显自身武功而故意为之。

  也不乏己方为彰显自身实力强大,故意夸大数量来威吓对手。

  甚至于部队数量较少的一方,往往希望通过各种假象来营造自己人多势众的假象。

  而当他们最终获胜,也就乐于将对手的后勤民夫算入军队规模,乃至将敌国的适龄青年都算入其中。

  毕竟,真正靠堆砌数量才获得安全感的军队,最后十有八九都被敌人数人头了。

  ————————————

  深知后勤重要性,林加德早早就派来了运输船给舰队运送补给,同时对魔都进行封锁,不到20天功夫,已经有人冒险跳海捕鱼了。

  而在这期间,龙炎和魔翼交手两次,第一次打了平手,第二次以碾压的态势取胜。

  魔翼骑兵团再精锐,那也得吃饱喝足才能打仗。

  第一场能打平,一是因为对方实力雄厚,靠着一股哀兵之气,打出了巅峰状态。

  而龙炎这方面因为第一场仗暴露出不少经验上的问题,比如战法和战术运用方面的配合度等等,导致部队死伤超过300。

  到了第二场仗,才借着林加德在后勤方面的布置,完成对对手的碾压,一举击溃魔翼骑兵团,算是真正见了血。

  不得不说,龙炎骑兵团虽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