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五十三章 铁甲时代(三)_我真不是个海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铁甲舰时代中期,主力舰的火力布局真正完全以重炮为核心,可以称之为大舰巨炮时代的开始。

  当火炮的威力够大能入了设计师法眼的时候它们才会被新军舰选择,先考虑够不够猛,然后再考虑装多少的问题。

  风帆战列舰时代主力舰确实就已经在孜孜不倦地向“大”的方向发展了。

  人们印象中的特大型战列舰如西班牙“圣三位一体”号。诚然是大船中的负面典型,但并不是“少数几个大到难以操纵的个例”。

  “圣三位一体”号,她常被形容为一艘大到笨重迟缓难以操纵的战舰。

  然而实际上她还远远没有达到风帆战舰尺度的极限,更不是最大的风帆战列舰。

  与其尺寸相仿的战舰中不乏十分成功的设计。

  “圣三位一体”的极差实用性更多是由“违章建筑”即加盖一层火炮甲板造成的。

  1769年下水的“圣三位一体”龙骨长5082米,排水量约为4950吨,在她建造的年代堪称举世无双的巨人。

  所以说,真正的王者永远是时代,时代在进步,过去能够称王称霸的东西,放在几十年后,可能小的可怜。

  以前觉得买一台21寸纯平彩电都是了不得的稀罕物件,现在再看看?80寸都嫌小!

  再过几年,100寸都不见得能被看得入眼!

  所以,“圣三位一体”的无双地位并未保持多久,这个尺寸只是之后一级风帆战列舰的一般标准而已。

  法国于18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的“海洋”级战列舰在体量上就已经超过了“圣三位一体”,“海洋”级为120门炮战列舰,载重2746吨,排水量5098吨。

  这级战舰出自杰出的海军工程师雅克-诺埃尔·塞内之手。

  极度成功的设计使其成为法国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标准化主力舰,自1782年始,法国人累计计划了多达20艘该级舰及改进型的建造,其中15艘成功建成。

  1798年尼罗河口战役,纳尔逊指挥的英国舰队几乎全歼了实力相当的法国埃及分舰队,油画中正在燃烧爆炸的巨舰就是时为法方旗舰的“海洋”级战列舰“东方”号。

  军舰造的更好并不能使法国人在海战中取得对英国的决定性优势,因为皇家海军可靠的铸铁炮、训练精良的水手都是法国人不可及的。

  制海权是大不列颠民族的国防底线,性能优异的法国巨舰自然使英国人艳羡不已又压力山大。

  为了使英法装备水平重归平衡,皇家海军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开始建造自己的120门炮战列舰——喀里多尼亚级。

  喀里多尼亚级的尺寸也与“圣三位一体”差不多。龙骨长5197米,载重约2600-2700吨。

  首舰“喀里多尼亚”号于1797年下达订单,1808年下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