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朱由校与明英宗_明末昏君?我乃中兴之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太祖朱元璋北征驱逐鞑虏,定鼎中原。

  明成祖朱棣北伐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此举所驱逐和防备的,无外乎漠北的蒙古。

  当时,元顺帝逃回漠北,北元一分为二:瓦剌和鞑靼。

  瓦剌和鞑靼之间,互相争雄。

  所来因三杨及明宣宗的关系,到了正统年间,瓦剌逐步强大起来,并且时不时就南下侵扰明朝疆域。

  尤其是瓦剌的实权派太师也先,经常以朝贡为名,骗取明朝的各种赏赐。

  因为明朝自诩为天朝上国,对于进贡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会礼尚往来,赏赐颇为丰厚,并且按人头派发。

  这种情况下,瓦剌太师也先不断增加使者数目,最后竟然高达三千余人。

  当时总览朝政的宦官王振对此颇为不满,下令减少赏赐。

  也先借此为名,挥师南下,直逼大同,威胁顺天府。

  明英宗朱祁镇那个时候也才二十来岁,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经离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认为正是自己一展拳脚的大好时机。

  他看到北方鞑子如此放肆,想起了祖先那追亡祖北的风姿,再看到现在瓦剌对他如此不敬,心中便觉得颇为恼恨。

  宦官王振借此鼓动明英宗,建议他御驾亲征。

  朝中大臣劝阻,朱祁镇不听,打算效仿他的父亲明宣宗打败汉王的做法,直接对瓦剌发动御驾亲征。

  当时,朝廷的军队主力都在外地,仓促之间难以集结。

  于是,朱祁镇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开始北上作战。

  朱祁镇为了说服自己的母亲孙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朱其正信心满满,意气风发地率领大军出征,谁知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给军队的行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等朱祁镇大军到了大同附近,发现前锋军尸横遍野,加之后方粮草供应不及,军心动摇。

  此时,朱祁镇已有心撤军,可宦官王振为了顾及皇帝脸面,认为没有出征多久就悻悻然回师,实在是太丢脸。

  于是,他便建议绕道蔚州。

  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蔚州距离大同非常近,而瓦剌大军此时已经逼近了大同。

  文武百官知道这个事情的风险,于是极力反对,觉得这样容易发生危险。

  朱祁镇也觉得这样并无大碍,并且为了给自己的心腹宦官露脸的机会,竟然直接命令大军准备开拔,前往蔚州。

  如果这个事情真的只是这样,那便也罢了,谁料到那宦官王振竟担心大军过处,会踩踏自己家的庄稼,又建议按照原路撤军。

  等到大军行至怀来附近,因为行军路线来回变换,命令又没能够及时跟上,导致大军后勤辎重没有赶上。

  于是,朱祁镇竟不顾群臣的反对,又下令原地驻扎等候。

  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军追上明军,将朱祁镇等人困在土木堡。

  此时,明军水源被掐断,陷于死地,军心动荡。

  瓦剌借假意议和的机会,引明军不备,竟将明军主力一举歼灭之。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愤怒的大臣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

  历史上称之为”土木堡之变“,或曰土木之变。

  这直接导致明朝初期,皇帝利用勋贵来抗衡文官的打算直接破产,从此文官的势力一家独大。

  如今那昏君的做派,和重用魏阉的方式,却不是跟那明英宗朱祁镇,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