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9章 重塑信心_挖到一艘宇宙战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状。

  这已经不仅仅是耻辱,更是打断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和膝盖。

  直至现代,桦国人在遇到外国人的时候,不自信表现尤其突出。

  那种不自信,那种畏惧,那种羡慕,完全与唐汉时期,甚至明末时期的老百姓对待异族人的态度截然相反。

  那时候的老百姓们虽然贫苦,但是面对异族人,他们从来都不怂,只会狠狠的鄙视。

  他们都会不由自主泛起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是那一种纯粹血统上的高贵感。

  就如现在,西方世界的白人看待有色民族一样。

  姜余准备那些为国、为民族默默奉献,却又不为人知的科研学者也列入榜单。

  他要在全国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党政机关内都有这样一份这样的榜单。

  他要让大部分学子们都以此为荣。

  要让大部分的教育部门意识到科研精英能够为他们当地带着现实的利益。

  《神匠榜风云榜》内出现过的科学家(建国后)都会有一个特殊待遇。

  姜余会以科学家的名义捐赠中小学,捐赠图书馆。

  比如陆加羲,在他生前工作最久的地方,生活最愉悦的地方—包头。

  姜余会以陆加羲名义在包头当地建立一个助学基金,也或者捐资建立几所中、小学校。

  他现在有钱,是真的不在乎。

  他要让所有的人都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国做过贡献的伟人们。

  这样一来,不管当地政府,还是那些埋头苦读的学生们心中都会有一个小目标……

  ……

  《巨匠》在国内开始运营至今也有三四个月了,反响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在国内的学术界,基本上是人人都喜闻乐见,交口称誉。

  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又在国内缺乏声望的那些知识分子,特钟情于《巨匠》。

  那些隐藏的大牛终于现身了。

  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屑于用英文去发表论文,当然也有可能是外语水平一塌糊涂,不好意思出来献丑。

  现在条件好了,他们把以前的那些论文翻找出来,稍稍修改了一番,重新投递到《巨匠》编辑组。

  有些论文确实也很牛逼,很快就通过了编辑组的审核。

  就算有些瑕疵的部分内容,也可以通过电话互相沟通后,完美的解决。

  像杂交之父袁老,就非常喜欢这样的一个平台。

  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写些之前未发表的实验成果,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他把这些都交给徒弟们,让他们投递到《巨匠》,让更多的同行们能够共同展开研究。

  因为有太多的论文要发表,所以在过年后,《巨匠》以及旗下的专业期刊,都已经改为半月刊了。

  现如今,桦国已经越来越多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只发表在《巨匠》期刊里。

  sci组织也只好把这全世界唯一纯汉语期刊列入桦国SCI期刊目入。

  而且把这本期刊的sci因子调整为最高等级。

  化学领域因为有姜余提供的基础学科资料,发展速度惊人。

  玄武研究院有很多化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

  他们把自己实验得来的结果和材料特性以论文的形式在《巨匠》发表。

  (事先都已经注册好专利)

  而这些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化学领域大多数算得上是诺奖级别的论文。

  如果没有把《巨匠》列入sci期刊目录,反而会让世人觉得有失公允,有种族主义之嫌。

  也正因为如此,国内众多的高等学府的学子、教授们已经把《巨匠》视为论文投递的第一选择。

  汉语言翻译系统的成功上市,更是把外语的重要性降低了。

  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再一次遭到质疑。

  有些技术学院,甚至已经打算今年下半年取消英语必修,改为选修项……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