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9、259 知青_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少的下乡知青。

  当然这些知青过去几年有陆续回城的,但绝大部分还都留在当地。

  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知青大部分回城,金城市这边也不例外。

  去年长缨就跟欧阳兰讨论过这事,当时欧阳兰也没太在意。

  只是如今已经接到消息,而且还有个并不算多好的消息,有些知青并不愿意回到家乡,更希望能够在省城落实工作。

  本文来自小说馆,小说馆更新快金城市本身的知青也不算太多,但要是再把省里其他城市的知青一并安排了,那好几千人呢。

  一下子增加好几千人的就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相当于市里头需要平地拔出一个大型工厂。

  欧阳兰有些头疼,“我统计了下,现在顶多也就有二百三十个工作岗位。”

  十分之一都没有。

  该偏生金城是省里的中转站,这些回城的知青有的从这边下车后直接不走了。

  你要非要把人扭送回乡也不难,但人再回来怎么办?

  就怕他们闹事啊。

  显然,这群回城知青现在还真不怕。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如今无业游民,怕什么?

  无所畏惧啊。

  长缨倒是没着急,她看向吴政委,“那边工厂建设的怎么样?”

  “差不多五月底能建好。”吴政委觉得长缨可能在想鬼点子,有种不太好的感觉,“工厂不是安置军属优先吗?”

  “对,我只是想看看,如果新的副食品厂投入运营的话,咱们得再弄多少农场牧场。”

  欧阳兰脑子里跟装了雷达似的,听到这话下意识地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让这些回城知青去农场牧场干活?”

  这话问出来,倒是把会议桌两旁其他人给惊着了。

  知青下乡干了那么久的农活,这回来后还要继续做农活。

  他们能答应才怪。

  “现在工作岗位少嘛,不做农活做什么?要是能脚踏实地些,说不定很快就能安排新工作了呢?”

  欧阳兰还在做垂死挣扎,“不是还有酒厂吗?等酒厂建好了,咱们可以先安置一部分人嘛。”

  “安排谁不安排谁呢?”

  这个问题并没有难住欧阳兰,“当然是本地知青优先。”

  毕竟其他市区的本不该由他们安排。

  “道理是这样没错,可是本地知青好歹还有个家能住,外地的知青连个住处都没有。”

  即便理论上本地优先,可万一那些外地知青露宿外面出了事呢?末了还是市里来担责任。

  现实问题远比理论上复杂,欧阳兰叹了口气,“也是。”

  倒是顾耀明听他们俩你来我往的大概明白长缨的意思,“你的意思是把这些回城知青都安排到农场牧场去,然后从他们中择优安排工作?”

  一下子安排那么多人,也就农场和牧场能做到。

  但一直在那里呆着可不是这些返城知青的最终目的,他们归根结底是想要个好点的工作。

  “

  请收藏:https://m.lp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